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极速赛车168开奖官网开奖记录软件 > 新闻动态 > 叶嘉莹口述7:现在年轻人,不大能体会我们这一代人归乡的心情了
叶嘉莹口述7:现在年轻人,不大能体会我们这一代人归乡的心情了
2025-04-13 16:47    点击次数:125

自1973年起,我便着手办理回国手续。当时温哥华尚未设立中国领事馆,最近的使领馆位于渥太华。我的长女当时已成家,定居在多伦多。鉴于多伦多与渥太华距离较近,我选择先飞往多伦多与女儿会合,随后在她的陪同下前往渥太华的中国大使馆。时任中国驻加拿大大使章文晋及其夫人张颖给我留下了极佳的印象。抵达大使馆后,张颖女士首先接待了我,告知章大使正在会见访客,稍后会面。事实上,章大使的访客正是来加访问的中国古文物展览团,其中竟有我在辅仁大学的同窗史树青。当时双方都未察觉这层关系。与张颖女士交谈至午间,我才得以与章大使及访问团成员会面,意外地认出了史树青,这真是一次意想不到的重逢。

1974年,我首次踏上归国的旅程。怀着纯真与激动的心情,我创作了长诗《祖国行长歌》。由于当时正处于&34;时期,这首诗不可避免地烙上了那个时代的印记。

持有台湾证件的我,在航班抵达香港后,经过与工作人员的长时间沟通才获准离境。然而他们坚持扣留我的证件,并限定我在24小时内必须返回,次日晚上就得离开。面对这种情况,我别无选择,只能同意留下证件尽快离开。我深知黄老先生正在机场外焦急等待,而时间已经被耽误了不少。

与黄老先生会面时,他带着一位年轻女士前来接我,这位女孩是他的亲戚晚辈,同样研习中文专业。他们安排我入住酒店后,我向黄老先生讲述了机场的经历。他安慰道无需担忧,次日将陪同我前往中国旅行社,那里定能找到解决方案。翌日,我们来到中国旅行社,我向他们说明情况:证件被扣,要求24小时内离境,但为国内亲友准备的物品尚未购置,还需办理入境手续,时间十分紧迫。工作人员表示这并非难题,只需在次日过关时缴纳罚款即可顺利通行。然而我仍心存疑虑,为确保万无一失,我请求中国旅行社派人陪同,对方应允了。由于是首次回国,我打算为家人购置些礼物,黄老先生便陪同我前往裕华商场,这是香港人赴内地购物的首选之地。我特意为自己购置了一套人民装,考虑到当时国内电视机稀缺,我还购买了一台电视机准备带回。在罗湖口岸办理入境手续时,确因超期需缴纳罚款,支付后顺利通关。但所有旅客都必须在罗湖下车,我携带了大量物品,必须亲自搬运,走过一段路才能换乘内地车辆,过程极其疲惫。当时的检查相当严格,所有物品都要在一个大房间内打开接受彻底检查。年已五十的我独自搬运行李,逐件打开检查后再重新打包,耗费了大量体力,着实辛苦。顺利过关后,中国旅行社安排我在广州留宿一晚,次日便乘机返回了北京。

当航班抵达北京时,夜幕已深,街灯初上。彼时的照明远不及现今这般明亮,从机舱内遥望那零星点点的灯光,内心难掩激动,泪水不禁夺眶而出。《祖国行》中记述的"那一刻",正是我当时真切感受的写照。相较而言,我的情绪控制还算得体,直到飞机飞临北京上空才潸然泪下。据辅仁大学同窗王亚春所述,她初次归国时,由广州乘火车前往北京,从登车伊始便一路泪流不止,直至抵达目的地。这充分印证了中国人对故土与家国的深厚情感。然而,当代年轻人或许难以理解我们这代人的心路历程。如今许多人热衷于出国深造,归国之路也颇为便利,随时可以往返。这与我们历经战乱漂泊、数十年无法返乡的境遇截然不同。

抵达北京后,中国旅行社将我安置在华侨大厦。1948年我离开北平时,家中尚装有电话,但到1974年,电话设备已不复存在。为此,我提前寄信告知家人归期,弟弟妹妹及其他亲属专程到华侨大厦迎接。归家心切的我随即叫车返回故居,正如诗中所言&34;。

我家的四合院如今已变成大杂院,大弟依旧住在西屋。北房因伯父、伯母相继离世,堂兄又去了台湾,便一直空置着。东屋原本是伯父看病的诊室,本就无人居住,现已被北京房管局分配给他人使用。小弟则住在南屋靠里的两间。提及"西单西边",我们家所在地并无显著变化,只是大门上那块"匾额"已不见踪影,门旁石狮的头也被毁坏。"漂泊江海"形容我半生在外漂泊的经历。踏入家门,坐在西屋旧床上,与亲人重逢,"如梦似幻"的感慨油然而生,因为过去只能在梦中回到故乡,而今却是真实的重逢。谈及三十年前的往事,弟弟们对"文革"中的遭遇仍心有余悸,多由我讲述。"母亲离世"那段记忆尤为深刻,当时父亲已随国民政府撤至成都,音讯全无。那年我十七岁,大弟十五,小弟仅九岁。每日清晨,我还要为小弟穿衣,送他上学,那时他才上小学三年级。"相依为命"描述了我们姐弟三人在北平沦陷期间的艰难生活。"伯父伯母的慈爱"则是我们得以度过那段岁月的关键。我南下结婚后,便与故乡家人断了联系。"重逢"的喜悦难以言表,经历了诸多变故,终于再次与家人团聚,倍感亲切。大弟和弟妹是中学教师,小弟和弟妹则是小学教师,当时正值"文革"时期,大家说话都格外谨慎。提及"小雪",小弟的女儿,她刚上小学,系着红领巾,显得十分聪慧。大弟的长子去了黑龙江建设兵团,当时不在北京。他的小儿子言才曾是劳动模范,后来考入南开大学,如今在日本一所大学任教。"父亲漂泊"的经历令人唏嘘,他自1949年从上海去往台湾,在外漂泊二十多年,1971年在温哥华病逝,距我回国仅三年,未能等到归来的那一天;我也未能再见伯父伯母,他们早已离世;因此"遗憾"深深。"西窗"是我儿时常写的题材,母亲去世后,我曾写下"月光透过竹影"的诗句,描述我在西屋常看到的景象:月亮从东边升起,透过窗前的竹子照在床上,但母亲已不在,床上空荡荡的,只有竹影。我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情感,自幼便喜欢观察月亮,上弦月与下弦月截然不同:十五之前,初三、初四的上弦新月虽为月牙,却十分新鲜,形状整齐;而到了下弦月,只剩一点点时,便显得模糊,给人以残破之感,与上弦月完全不同。"台湾经历"则是我到台湾后的一段遭遇。

当晚我短暂回家探望后,仍然返回了华侨大厦住宿。家人建议我既然难得回国,不如搬回家居住。在海外生活多年,我确实渴望与家人共处。经询问旅行社获准后,我便回到家中住了些时日。

在人生的重要时刻,我最渴望的就是能与伯父和恩师顾随先生重逢。这两位长辈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。童年时期,伯父不仅指导我诵读经典、研习诗词,更激励我尝试诗歌创作;而成年后,顾随老师则引领我深入领悟中国诗歌所蕴含的深远意境与精妙境界。旅居海外期间,我在台湾出版了多部著作并发表若干学术论文。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将这份成果作为答卷,呈献给伯父与恩师过目。然而遗憾的是,两位尊长均已辞世,这一愿望终究未能实现。

在华侨大厦居住期间,我的侄女言权特意前来探望。共进晚餐时,我点了一份对虾。时至今日,小权依然会提起:虽然现在吃对虾已不再新鲜,但记忆中那次与姑姑一起品尝的对虾最为美味。当时的小权正值青春年少,还陪伴我前往陶然亭泛舟游玩。

在海外生活多年后,我渴望深入了解祖国的发展现状。在短暂停留家中后,旅行社为我安排了国内考察行程。当时正值&34;时期,所有参观项目都紧密围绕革命主题展开。我不仅走访了北京的工厂和人民公社,还实地考察了大寨、南泥湾以及延安等革命圣地。通过这次考察,我深刻感受到中国在革命和解放事业上取得的显著成就。

在大寨考察期间,一位名为宋立英的女同志负责接待工作。我被安排住进了当地的窑洞,期间了解到这里原本是七沟八梁的荒芜之地。他们特意保留了一片未开发区域,让人能直观感受过去的景象。如今,通过修建水渠、开垦农田,这里已焕然一新。大寨给我的观感极佳,尽管有人质疑这些成就是刻意营造的,但即便是人为打造,也依然令人赞叹。在走访多个公社的过程中,我发现大寨种植的高粱和玉米格外茁壮。适逢桃子成熟的季节,他们摘了两个给我品尝,其中一颗我当场享用,果肉甜美多汁,口感极佳;另一颗则特意留给了弟弟。此次大寨之行令我感触颇深。经历了八年抗战的艰难岁月,目睹了国家曾经的贫弱,如今看到大寨的蓬勃发展,感受到当地民众的奋发图强,不禁为之动容。他们展现出的坚韧与成就,确实令人钦佩。大寨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。

在南泥湾考察期间,我有幸聆听了老红军战士刘宝斋的专题报告。这位革命前辈详细讲述了当年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具体情况。据他回忆,当时战士们既要持枪保卫边区,又要握锄开垦荒地。他们自力更生,亲手挖掘窑洞,编织筐篓,纺纱织布,甚至利用树叶制作染料。为了学习文化知识,战士们就地取材,以桦树皮作为纸张,木炭当作笔。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令我深受触动。随后我前往延安参观,毛主席曾经居住的窑洞已修缮一新,供游人瞻仰。而周总理的窑洞则保持着原貌,据工作人员介绍,这是遵照总理生前"不搞特殊化"的指示。

离开延安后,我前往西安,这座古城遍布历史遗迹,从半坡遗址到历史博物馆,处处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底蕴。中国这片土地令人惊叹,唯有在离开后再归来,才能真正体会到其历史的绵长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温哥华以其宜人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著称,相比之下,中国北方的沙尘天气使西安周边的农田都蒙上了一层灰土,自然环境确实无法与之媲美。然而,每当我从温哥华机场出来,看到眼前如画的山水与繁花似锦的景象时,总会感到一种莫名的空虚,仿佛缺少了某种重要的东西。这座新兴城市虽然美丽,却缺乏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厚重感。

结束西安之行后,我乘机前往上海。记忆中最早造访这座城市是在童年时期,约莫七八岁光景,当时随母亲前去探望父亲。1948年我曾两度踏足上海,首次是三月末为筹备婚礼,第二次则在十一月底由此启程前往台湾。昔日的上海纸醉金迷、繁华似锦,那首《夜上海》的旋律至今萦绕耳畔。然而1974年的上海已然迥异,清晨街道上随处可见晨练的市民,这一景象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的巨大变迁。随后我转赴杭州,虽被湖光山色深深吸引,却因行程仓促,只能短暂停留。

从杭州启程后,我径直返回广州。按照原定计划,我本应经由罗湖前往香港,再返回温哥华。然而,听闻桂林山水景色宜人,我决定临时改变行程前往游览。此前所有行程均由旅行社负责安排,从北京到西安,有专人接待并安排参观,还协助预订前往下一目的地的机票;从西安到上海再到杭州,同样如此。抵达广州后,我便告知旅行社接待人员,希望能前往桂林,并请其代为订票。时近黄昏,他们表示已无余票。我坚持道,此次回国时隔近三十年,不知何时才能再次归来,希望他们设法解决。他们建议我自行与航空公司沟通,毕竟我能说中文。于是,我立即乘车前往航空公司。到达后,我说明需要一张次日飞往桂林的机票,被告知已售罄。我强调只需一个座位即可,工作人员让我在候机区等待,如有空位会通知我。出于执着,我决定等候。不久后,他们果真为我找到一个座位,是次日早晨七点的航班。返回酒店时已是深夜,旅行社人员均已下班,无法联系。次日清晨,我未与旅行社人员会面,直接搭乘航班前往桂林。

抵达桂林后,我需要从机场前往市区的桂湖宾馆。由于没有接机服务,我向机场工作人员说明自己是临时购票的旅客。工作人员建议我等待下一航班的旅行团,搭乘他们的班车。按照这个建议,我顺利搭乘旅行团的车辆到达了目的地。入住宾馆后,我立即让前台帮我叫车前往芦笛岩。前台工作人员表示:"芦笛岩距离较远,建议您先用餐休息。"考虑到实际情况,我决定先洗漱用餐。用餐结束后,我再次叫车,却被告知:"这个时间段很难叫到车。"无奈之下,我决定乘坐公交车前往。由于没有零钱,我走进一家小店准备购买物品换取零钱。当我提出要买一包饼干时,店员询问:"您是要现在吃吗?"我解释道:"只是需要换零钱。"正值中午时分,店员得知我刚从北京抵达,以为我尚未用餐,便卖给我一包饼干,我因此获得了所需的零钱。在离开宾馆前,我已委托前台预订次日前往阳朔的船票。当晚从芦笛岩返回后,工作人员告知我未能成功预订,因为船票通常需要提前很久预订。我询问:"现在还有其他办法吗?"工作人员回应:"您可以考虑乘坐长途汽车,是否愿意?"我表示同意后,他告知:"明天早上6点就有班车。"

次日清晨,我便启程前往。客轮的正规舱位早已满员,船舱外侧安装着一架由铁条焊接而成的梯子,直通船顶。时年五十的我,身体尚且硬朗,便顺着梯子攀爬而上。登顶后才发现,船顶设有座位,且不仅我一人,还有若干当地居民在此。船顶安置了几把椅子,并搭建了遮阳布篷。桂湖宾馆还特地为我安排了一名导游随行。

1977年,我携女儿小慧再度造访桂林,然而最令我难忘的仍是首次游览的经历。那日晴空万里,我独坐船顶,视野开阔无阻,拍摄了大量精美的幻灯片。当时从北美返回中国的旅人寥寥无几,海外人士对中国充满好奇。回到温哥华后,众人纷纷询问国内情况,我便将此次回国拍摄的幻灯片展示给他们观看。此前我从未进行过此类活动,为此特意购置了幻灯机和大屏幕。我的友人及学生们纷纷造访寒舍,我便借此机会向他们展示幻灯片,详细介绍此次回国旅游的见闻。应其他朋友和学生的请求,后续又进行了多次放映。

当时我的心情异常振奋,充满期待,但经过深思熟虑后,我意识到回国后只能从事旅游活动,因为我在国外所学的专业在国内已无用武之地。那时正值"批林批孔"运动期间,我在上海街头仍能看到大量批判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大字报,这让我深感回国工作的前景十分渺茫。

时隔三十年重返故地,我的内心充满激动。1976年原本计划再次归来,却因唐山大地震未能成行。恰在同一年,我的长女及其丈夫遭遇了交通事故。

1974年,我时隔二十六载重返中国,上一次离开北平已是遥远的过去。在国内停留的两个多月里,我不仅在北京小住,还进行了多地游览,参观了众多场所。当时正值"文化大革命"期间,各类报刊都只报道正面消息,让人们对这场运动产生了错觉,以为它确实彻底改革了政治和社会领域的诸多不良传统。此行我还随身携带了照相机,拍摄了大量照片和幻灯片。

【叶嘉莹,号迦陵。1924年生于北京,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,师从诗词名家顾随。20世纪50年代任台湾大学教授,并在淡江大学、辅仁大学任兼职教授。60年代邀担任美国哈佛大学、密西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。后定居加拿大,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,1991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。自1979年归国讲学,先后在北京大学、南开大学、复旦大学、南京大学、四川大学等数十所高校讲学。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,1999年以其退休金、以恩师顾随名号设立&34;。2008年荣获首届&34;。2012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。2016年荣获年度&34;终身成就奖。2018年,将自己的所有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,设立&34;,以推动古典诗词教育,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。2024年11月24日去世,享年100岁。】

#百家说史#